【文艺中国】人民需要的艺术家—记著名书画家张一鸣
时间:2024-03-26 10:31:26 来源:网络 |
前言
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,文艺是时代的号角”,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,文以载道,以文化人,以优秀的作品凝聚民族复兴伟力,开拓中国文艺新境界。回顾中国美术史,那些不朽之作,深入人心和动人之处就在于表达出对生命的赞美、对美好生活的讴歌。一代代艺术家,以关怀现实之心锤炼笔墨,传承中华艺术传统,提升艺术和人生境界;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书画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以充沛的激情、生动的笔触创作出许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。此次“人民需要的艺术家”数字主题云展;将推出当代优秀文艺工作者与文艺界先进典型,这些人民喜爱的艺术家,有着坚定的崇高理想、追求卓越的艺术创造,扎根生活的精彩实践,始终为人民放歌,为时代立传,在艺术上塑造文艺之美,在生活中展现德艺双馨的崇高品质,从而将个人的审美理想、艺术追求融入构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,为时代放歌、为祖国抒怀,努力创作出融人民性、时代性、创新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,让世界领略中国书画之美。
崇德尚艺,守正创新,传承行风艺德。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;张一鸣以精深的艺术造诣、创作感悟,对书画艺术的独特见解,阐发着文艺的创作思想与精神价值。他的作品不仅气息高古,而且浑厚华滋、苍劲秀润,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,兼容并蓄、挖掘和表现其韵律美和时代美,内外兼修;以优秀的品德、海纳百川的胸怀,彰显其博大与深邃;是受人爱戴的艺术家。
中国画具有民族化的表现形式,蕴含哲学思想,重在表意,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,对民族精神的彰显。张一鸣对于书画的传承,有着独到的见解,注重内涵、品性和精神的传延;文以载道,将山水画作为文化的载体,呈现出浓郁浪漫的诗境。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充满着真挚之情,蕴藉着传统美学的精神内涵;营造了一个宁静纯洁、和谐内美、清远深邃的世界。透过作品,我们不难理解他的价值追求和哲学思想,着意于境界的深幽静谧与笔墨的自然交融,创作以生活为依托,平正见奇的构成,使作品更富有灵性和艺术性,展现出清新、焕然、大气的写意气象。其特有的造型、色彩、线条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,极大的强化了当代绘画的本质特征,这种古朴的视觉冲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,把现代水墨融入表现形式,意象、心象皆得,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切,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,也是一种情怀的表现。张一鸣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意境,坚守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创作导向进行创作,着重艺术语言的时代感,把握时代主题、时代价值,用心用情用艺术讴歌伟大祖国、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人民需要这样的艺术家,高擎民族精神火炬,弘扬民族价值,用精湛的艺术语言,围绕时代和人民之需倾力创作,打造出一部部经典作品,赢得了广泛的赞誉,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”
【艺术家介绍】
张一鸣 ,1957年生,上海人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国宾礼艺术家、全国才艺测评委员会评委、中国注册书法教师、****会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研修生、中国书画院研修生、中国美院研修生、上海舒同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、上海市写生会副会长。
从小在一个翰墨飘香的家庭中长大,他的书画艺术修养,很大程度得益于家庭的耳闻目染,小学时期的张一鸣才学出众校园的黑板报是他的专利。中学阶段就被推荐到上海黄浦区暑期美术创作班学习,期间完成了他的油画处女作《焊接》,一举获得上海美协二等奖, 1990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《书法》专业。 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《环境艺术》系。
工作后被委以宣传工作,在农场举办的艺术节,他囊括了三个一等奖。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、上海电视大学、上海业余美术学院。并在此期间完成了第二十ニ届万国邮联会展、奥运会展、世博邮政馆、上海书展、香港回归、澳门回归以及他首创中国生肖拜年封系列模式在全国发行长达14年之久、共有150多件作品在全国发行。